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短短一周,两笔海外采购意向大单相继签署,为本就处于市场风口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再添一把热火。
7月16日,时的科技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达成协议,Autocraft拟采购350架E20 eVTOL,金额高达10亿美元。
一周后的7月23日,在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期间,沃兰特航空宣布与泰国泛太平洋公司(Pan Pacific)、中航国际工程三方签约。Pan Pacific向沃兰特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用于泰国和马尔代夫等地的短途岛际、岛内运输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场景,订单总金额17.5亿美元。
eVTOL尚处商业化早期阶段,这两笔订单的金额和体量远超此前全球同类交易的常规水平。这既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eVTOL产品性能与交付能力的认可,也折射出中国eVTOL企业在新一轮低空出行竞赛中的主动态势。
然而,eVTOL要真正从工程样机走向常态化运行,从“能飞”到“可用”,还需整个低空生态的系统性配合。产业变革往往起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