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结构、风控体系等根本性问题得到改善后,今年下半年公司计划陆续打开申购,并借力差异化服务模式及AI技术赋能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而从长远来看,量化赛道永远面临“不进则退”的压力,面对行业和市场,从业者应始终保持清醒与敬畏。
作者 | 黎雨辰
编辑 | 姜诗蔷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 宋语菡
AI技术浪潮奔涌、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中小市值风格暖风劲吹……2025年的量化私募,正重新迎来净值回升的“赚钱时刻”。
在A股的结构性行情助推下,兼具超额收益潜力与工具属性的指数增强策略,表现尤为亮眼。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私募指增策略年内综合收益率已达25.07%,显著跑赢股票多头及市场中性策略,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公司2025年的业绩回升,本质上是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的结果。”近日,在与公司首席投资官马志宇共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