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管理办法是反洗钱监管体系的关键升级,细化金融机构义务、强化风险管控将有助于提升金融安全与国际竞争力,而多项政策衔接填补部分领域监管空缺将有利于形成完整监管链条。管理办法将有助于构建安全、透明的金融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金融机构需要主动适应,将合规融入战略,实现“合规创造价值”。
构建更精准的风险防控体系
“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对接国际标准的必然要求。通过细化客户尽职调查、交易记录保存等操作规范,补齐现行规章中客户身份识别程序不够具体、受益所有人穿透审查标准模糊等短板。”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按照反洗钱法的规定,管理办法明确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强调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要与风险相适应,不得采取与风险明显不相匹配的措施。明确低风险情形简化尽职调查措施和高风险情形强化尽职调查措施等要求。其中,金融机构结合客户特征、业务关系或者交易目的和性质,经过风险评估且具有充足理由判断其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为低风险时,应当根据情形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措施。
此外,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或者业务关系存续期间,要综合考虑客户特征、业务关系、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