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以“All In Agent”为主题的ISC.AI 2025互联网安全大会在北京举行。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会上指出,AI智能体是大模型发展的必然方向,且将走向多智能体而非单智能体架构。他通过将智能体分为L1至L5五个级别,揭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演进路径。
周鸿祎指出,近年来,大模型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企业应用中仍显乏力,主要原因是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两大问题未解决。随着DeepSeek展示出超强的推理能力,前者已有显著改善,为解决后一问题,智能体应运而生。
今年年初,国内AI团队Monica发布号称“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标志着人工智能从“对话应答”向“自主执行”的跨越,随即引发业内对AI智能体的热切关注。Gartner公司预测,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智能体完成,2025年或成为“AI智能体爆发元年”的说法也广为流传。
周鸿祎认为,智能体的优势在于其能利用推理大模型的任务规划能力,将复杂的工作流程从头推进到结束,同时还能使用工具,“这两大能力都是人特有的。”
在他看来,从关系上,智能体包含大模型,大模型可类比为智能体的大脑,智能体则是大模型的身体,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趋势。他还提到,目前智能体很难实现通用,尚不存在“万能智能体”,未来智能体发展将聚焦于单一领域或单一任务,“术业有专攻”,专业智能体更容易实现应用落地和融入业务流程。
在智能体构建方面,AI大模型应用落地应选择单智能体架构还是多智能体架构问题,曾引发圈内热议。周鸿祎表示,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单智能体的能力局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