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浙商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达3.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89.31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16.68亿元。资产质量得以改善,不良贷款率1.3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分析指出,当前股份行面临“两头挤压”的外部环境,2025年以来,浙商银行根植长期主义,在经营上做了三方面的调整:明确摒弃“规模情结”,追求“质量优先、规模适度”,资产结构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并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
从财报来看,浙商银行基本面表现稳定,践行“审慎、稳健”风险偏好的同时,实现了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规模适度,推动“低风险均收益”资产结构转型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银行息差不断缩窄。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在行业普遍面临息差挑战与“低增长、低需求”的市场环境下,今年以来,浙商银行积极推动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以“低风险、均收益”资产为扩表抓手,主动布局收益适中、风险可控的长久期资产。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3,890.1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34.73亿元,增长1.91%。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62.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1.56亿元,增长2.11%。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预计商业银行全年信贷规模将适度增长,将更加重视结构优化,在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