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在定增市场的表现颇为亮眼。随着市场回暖,公募八成以上的定增项目实现了浮盈,部分基金在单个定增标的上的浮盈突破千万元,亦有个股因股价大幅攀升带来可观的浮盈比例。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支持、市场实践与投资需求的多重共振,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组案例不断涌现,为公募基金进一步挖掘行业整合与困境反转机会提供了新的空间。
年内公募参与定增
浮盈超八成
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参与的定增项目整体表现不俗,超过八成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浮盈。从浮盈金额来看,一批明星项目成为基金收益的亮点。对比定增价格与当前股价,部分产品的浮盈已达到500万元以上,个别甚至突破1000万元。
典型代表是迪哲医药,该公司定增价格为43元,目前股价已攀升至73.11元。由于股价涨幅可观,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朱雀产业臻选、鹏华匠心精选等多只基金在该项目上的浮盈已经超过1000万元。此外,朱雀企业优选、博时医疗保健行业、诺德价值优势、鹏华医药科技、朱雀企业优胜、鹏华优质治理、鹏华优选成长等产品,也在迪哲医药以及其他定增标的上实现了超500万元的浮盈。
此外,芯原股份、步科股份、南山智尚、*ST松发等公司也为公募基金贡献了不小的浮盈。以易方达裕丰回报、鹏华碳中和主题、易方达新收益、易米远见价值一年定开等基金为例,单个项目浮盈亦超过500万元。整体来看,定增项目的金额收益为基金产品的净值增长提供了实质支撑。
成长性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