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孙天澍、晓静
2025年8月,国家正式推出“人工智能+”战略框架。这是一个重要的顶层设计:2027年应用普及率超过70%,2030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35年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但是在大的顶层设计之下,也从产业、企业、场景、人才等方面留给了“人工智能+”落地很多重要的命题。当AI智能体可以参与决策、执行任务,甚至成为业务运转的核心时,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将被彻底改写。其变革影响之深远,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孙天澍认为,“AI与人类历史上所有技术有一个最本质的差异:AI不再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是与人类类似的“智能”本身。”
“我们正在快速进入“AI下半场”——智能不再稀缺,稀缺的是如何在业务场景中架构智能、创造价值的能力。“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最缺的是“AI架构师”:能融合业务场景和智能体能力,用AI架构下一代业务形态、组织设计和商业模式的人才。”
AI下半场,全球的产业企业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红杉资本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面对价值10万亿美元的美国服务业市场,目前仅有约200亿美元被AI改造,99.8%的经济活动仍在等待智能化重构。
基于这些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从框架到落地,面临着从”产业“、”企业“、”“场景”,到“人”四个层面的关键问题:
从产业机会的视角看——“人工智能+”与所有产业都相关吗,现在AI对产业的变革处于什么阶段?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目标,最大的瓶颈和机会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