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近日,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挂牌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这是浙江首个人工智能局,也是全国首个市级的人工智能局。
不止如此。当日,温州还发布了《温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等多个文件,明确表示要在制造、医疗等领域推动AI深度融合与落地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
人工智能产业被视为温州冲刺万亿GDP的重要力量。而温州在这产业上的大动作布局,并非是个例。
今年5月,深圳龙岗区举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大会,揭牌成立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主要负责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规划、生态建设、招商企服、场景推广、安全管理等工作。
可见,不论是万亿城市,还是准万亿城市,都在主动把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机遇,通过设立专项机构、出台配套方案等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
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成长,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产业链覆盖数据、算法、平台、芯片、应用等环节。
产业实力持续攀升的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布局也在不断深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