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陆续启动算力服务器集中采购,三大运营商打响了在算力领域的卡位战。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现有智算规模合计已经超过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覆盖国内多个关键节点城市。
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加快AI在矿山、农田、巡考、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通过部署大模型、推出AI智能体等推动业务转型及增收。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均实现了数十亿元级别的AI收入,推动AI应用变现是判断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AI基础设施方面,运营商想要实现变现并不难;在大模型、数据甚至AI智能体等方面,应关注AI与网络能力的融合变现。
卡位优质算力资源
近日,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出炉。据悉,本次集采金额超过50亿元,共分为6个标包。其中,标包1至标包4均为类CUDA生态设备,总含税价超17亿元;标包5和标包6为CANN生态设备,总含税价约34亿元。
中标结果显示,前四个标包由中兴通讯、新华三、浪潮等三家传统服务器厂商中标;后两个标包则由河南昆仑、华鲲振宇、长江计算等多家昇腾算力厂商中标。
粗略测算,中兴通讯本次集采中标金额约8.85亿元,新华三中标金额约5.48亿元,浪潮中标金额约2.97亿元;河南昆仑中标金额约8.37亿元,华鲲振宇中标金额约6.68亿元,长江计算中标金额约5.97亿元。
无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