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夏日,当人们谈论中国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柳州的名字总会被提起。
不是因为钢铁的轰鸣,也不是汽车流水线的繁忙,而是那一碗“闻着臭、吃着香”的螺蛳粉。这座曾以“中国车都”闻名的城市,如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阵痛与城市转型的双重考验。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柳州市GDP同比增长0.8%,较2023年-1.9%的负增长有所回升,但增速仍低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3.2%),在全国100强城市中排名进一步下滑至第89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而同期南宁市增长4.3%。汽车产业虽仍是柳州的支柱,但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量同比仅微增0.6%,新能源车占比虽提升至48%,但高端车型占比不足15%,产业“大而不强”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曾几何时,柳州是广西工业的“顶梁柱”。2021年,其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汽车年产量达255万辆,位居全国前三。上汽通用五菱的“神车”宏光MINIEV更是风靡全球,2022年月销一度接近5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让柳州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国际财经媒体的头条。
然而,光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