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陈佳鑫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陈佳鑫
编辑|韩迅
光伏行业反内卷呼声不断,亏损下光伏企业也在不断探寻降本之道以自救。在组件成本中,银浆已成为除硅片外的第二大成本构成,使用贱金属“铜”替代“银”成为理想方案。
聚和材料(688503.SH)是国内光伏银浆龙头,也是业内铜浆开发进度较快的企业,铜浆产品已对接市场上主流一体化组件客户及配套设备厂商,并实现小批量出货,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二代铜浆产品。
由银浆到铜浆,带来的最大变化或在盈利端。不同于银浆的“银粉价格+加工费”定价模式,铜浆采取“一口价”定价模式,且铜浆技术难度更大,带来更大的溢价空间,有望增厚企业盈利水平。
今年上半年,聚和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64.35 亿元,同比下降 4.8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81 亿元,同比下降 39.58%,盈利端承压。
随着下游龙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