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赵阳戈
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均亮相,作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半年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一批上市公司报告的“不保真”声明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这些声明背后,牵连出职务侵占、高管被查、内部控制失灵、信息不透明等多重问题。从董事弃权到监事反对,从无法签字到拒不披露,每一则“不保真”公告都折射出公司治理的隐忧与信任危机。
职务侵占尚未侦破,司尔特两董事投弃权票
8月30日,司尔特(002538.SZ)公告,董事吴玉光、朱克亮无法保证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理由是“黄席利等涉嫌职务侵占犯罪一案目前尚未侦破,且根据公司目前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的情况,在《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定范围之外仍有可能存在其他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虚构交易”。
实际上,这两位董事早在审议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时,就曾提出类似异议。
今年初,司尔特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等人因涉嫌职务侵占犯罪,拒配合调查并提出辞职。公司随后向宣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宁国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证监会安徽监管局介入,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后发现,司尔特全资子公司存在台车掘进业务不真实,成本费用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导致了公司定期报告披露不准确。对此,司尔特进行了自查与整改,5月份出具了整改报告。
值得玩味的是,司尔特曾表示,违规问题“主要发生在2021年度,2022年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