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期《聊一波》节目中,姚洋、王波明、孟晓苏聚焦房地产领域,通过对比美国、日本在房地产及金融危机中的应对措施,解读房地产经济。
王波明:2000年时,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三角债问题,银行受到严重拖累,工农中建几大银行基本处于无股本金状态。随后,我们对机制进行改革,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形成了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紧接着,推进上市改革,这些银行从技术性破产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我认为,这种改革力度与操作力度,就适用于当前的房地产领域。
孟晓苏:美国在2008年楼市低迷时,采取措施将房利美、房地美收归掌控,通过入股、入债的方式介入,稳定了局面。后来,房利美、房地美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这其中还涉及美国财政部。
所谓“两房”,即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价下跌后,不良资产增多,大量住房抵押贷款出现断供情况,民众停止还款,“两房”自身资产也随之缩水,在此情况下,“两房”面临破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