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郁、谢瑞鸿、刘谊(刘郁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 要
8月第一周,债市利空逐渐出尽,相对抗跌的股市成为债市下行的最后一重阻碍。对比近期上证指数、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日内走势,可以发现在周一、周四、周五以及周三午盘,在市场增量信息不多的背景下,股债之间呈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且从定价逻辑来看,多是债随股动。
►本轮股市对债市的压制或接近尾声
股市上涨往往通过两个逻辑对债市产生影响。一是 “抽水效应”,通过资金面影响债市的流动性,即部分居民存款通过“银转证”的方式进入到股市之中,以及券商自营、理财、保险等机构阶段性调整股债战略配比,债市需求减弱。实践中,居民端的投资风险偏好往往不会出现脉冲式的提高或者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