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半导体封装设备企业ASMPT面临国外资本收购,关键技术外流的威胁,一场关乎中国芯片产业链安全的攻防战悄然打响。
这家1975年诞生于中国香港,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是半导体设备行业主流阵营中唯一的“中国面孔”,更是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半导体20强榜单中唯一的中国公司。其热压键合(TCB)技术被业内大客户称为 “光刻机之后第二重要技术”。
而且,ASMPT盈利强悍。7月23日,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销售收入达65.3亿港元,同比增长0.7%。花旗在研报中指出,该行相信ASMPT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并将在2026至27年迎来增长的TCB机会。大华继显研报称,ASMPT订单势头持续改善,可能意味着新一轮资本支出周期的开始,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持续进展,可能在短期内增强投资者信心。目标价由68港元上调至92.4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国内证券机构华金证券研报表示,ASMPT在TC键合设备上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半导体后端制造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叠加公司TCB解决方案在逻辑和存储应用方面的重大跃进将进一步巩固其TCB市场领导者地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光大证券、华泰金控、中银证券也均给出“买入/增持”评级。
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而言,ASMPT不仅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环,更是中国香港孕育的全球产业明珠。大量有识之士提出了由中资出手收购ASMPT,保住家门口的这颗明珠的建议。但在战略意义之外,中资收购在财务上是否可行?收益又如何?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