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合同的新老差异,已体现在公募产品业绩分化上。
伴随港股对基金业绩贡献的提升,产品合同增设港股投资的A股基金显著受益,业绩霸屏全市场20强,而未修改基金合同的老产品年内收益大多平淡甚至跑输,不少在港股投资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在老产品合同的限制性条款中也有心无力。然而,虽然已有一些老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变更基金合同的投资范围,但扩大投资范围做加法的策略,是否适合每一位基金经理也存有疑问。
投资范围宽窄影响产品业绩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全市场前20强A股基金产品(主动权益)的年内收益率,已全部超过70%。这些业绩表现优异的产品,超九成为2018年后成立的产品,在基金合同层面具有的共同点是,这些产品大多在投资范围中设置港股的有关规定,允许基金经理将不超过50%的股票仓位部署港股。
合同中对港股仓位的设置,也成为此类基金显著跑赢市场的关键秘诀。当前排名今年内前四强的A股基金产品中,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永赢医药创新基金、华安医药生物、诺安精选价值分别成立于2024年、2022年、2024年、2019年,截至6月末,分别投入的港股仓位为42.9%、42.5%、46.8%、43.5%。
合同层面未允许投入港股的基金,业绩排名的画风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