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性价比作为卖点的REDMI(红米),在产品定价这件事上很少出现问题——从早年间的"1999元"到后来的"焊门员"定位,无论发布会主讲人是卢伟冰还是王腾,红米总能让消费者确信其代表着极致性价比。
但总有不可抗力,至少是对红米而言的不可抗力——10月下旬,红米K90系列的发布上演了一场定价"悔棋":标准版12GB+256GB内存版本最初公布的售价为2599元,而12GB+512GB版定价却直接跳到3199元,仅256GB的存储差距便拉开高达600元价差,外界一片哗然;发布会次日上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集团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先后发文宣布降价,同时也解答了当初定高价的原因。
卢伟冰直言,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已真实传导到红米新品定价中:"我们无法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走势,存储成本上涨也远高于预期,且会持续加剧";雷军转发该微博并补充:"内存涨价实在太多。"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红米K90系列的RAM(内存芯片)与ROM(闪存芯片)供应商集中在行业头部——如K90 Pro Max便搭载了SK海力士LPDDR5X 9600内存及三星UFS4.1闪存,二者均为当前移动端的高端规格,在数据读写速率、传输效率及功耗控制上表现突出。
而涨价的核心矛盾,正集中在这两家公司、两类芯片上。
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于9月的调查显示,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DRAM(主流内存芯片类型)原厂,正持续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高带宽存储器),直接导致手机、PC等消费电子设备所需的存储芯片产能被挤压;叠加终端产品需求分化,机构当时判断2025年四季度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