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如何让免疫细胞精准地识别并作用于癌细胞,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基于邻近标记的抗原扩增技术(PATCH)示意图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以工程化纳米酶为载体的邻近标记技术,通过深红光或超声波的激发,能够在肿瘤细胞表面上制造人工靶点,从而帮助免疫细胞更精准地识别和打击癌细胞。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0日晚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为更智能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了新的道路。
“观测工具”成为“治疗武器”
邻近标记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不过它过去被用作为一种“观测工具”,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研究中。这是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能够在细胞的特定位置对周边环境进行催化标记,从而让科学家能够精准识别特定分子在微观世界中的“社交圈”,“看清”生命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