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鲸新闻8月8日讯(记者翟智超)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前夕,傅利叶正式发布全尺寸人形护理机器人Care-bot GR-3。这款机器人主打交互陪伴与"可触摸"特性,在行业集体聚焦"工程大模型""仿真训练"的热潮中,选择以"陪伴感""情绪表达""人机关系"为核心卖点,由此引发了关于技术路径与落地逻辑的广泛讨论。
为何在技术竞赛聚焦工程能力的当下,傅利叶要剑走偏锋?人形机器人在陪伴及医疗场景的落地究竟面临哪些壁垒?带着这些问题,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在发布会后接受了蓝鲸科技等媒体的采访。
人形是必需?
傅利叶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尤其在医疗康复领域建立了基础。该公司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开发了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产品,其设备已进入全国数千家医疗机构。因此,当傅利叶近期高调推出人形机器人GR-3,并宣布进入"交互陪伴"赛道时,大家不免对其战略转向产生疑问:一家深耕康复领域的公司,为何要涉足一个看似不同的新领域?
对此,傅利叶CEO顾捷跟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