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内的机械臂完成一次精准抓取、格斗表演的人形机器人完成一轮攻击,机器人产业规模的曲线就又上扬一些。
一年前,世界机器人大会(WRC)的A、B展厅,也是"满场"人形机器人,但能动的不多,一年后,摔倒已不是参展商担心的bug,几乎每一家都能说出自己已落地的场景,从"技术炫技"向"量产落地"的转变不难捕捉。2025年正成为机器人产业走向产业赛场的"交卷时刻",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
一个微妙的信号同时出现,宇树科技双足人形机器人R1 3.99万元起售,"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大幅下降",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WRC期间预测。当下所有展台都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订单能否跑赢技术?是否准备好迎接价格比拼?

营收额"跳级"
"去年(2024年)我们全年营收才400多万元,今年(2025年)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5500万元,预计全年可以破亿元。"云幕智造总经理助理李大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家来自苏州太仓的企业是第一次参加WRC,其皮肤人形机器人唐太宗、屈原、孔子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观众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