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所有的门禁都失效,门幢处于24小时洞开的状态,住着太不安心了!”8月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万馨佳园居民汪先生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反映。事实上,门禁失效的并不仅万馨佳园小区,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近两个月前同时失效的有多个小区的多达1700余个门禁。
这些门禁都有个共同点:它们均为2017年川沙新镇为老小区防盗门升级改造时所安装的“智慧门禁”,且均为一家企业所安装维护。一直用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失效?记者进一步调查得知,几年来,这些门禁都由川沙新镇出资维保,成了政府部门的“负担”。而这次门禁失效的起因,是川沙新镇决定不再为这批门禁续保……
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此前报道的小区雨棚一样(可浏览《因卡扣锈蚀,8年前“美丽家园”给装的雨棚接连掉落:质保仅两年,隐患咋消除》一文了解),门禁失效纠纷背后暴露的,同样是政府部门“好事做得越多,包袱越来越重”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同时,属地政府更应该思考在办实事为小区添置设施时如何配套相应的“移交机制”。
突然“密码失效,对讲失灵”
“在川沙新镇新川苑小区,居民卫先生掏出手机轻轻一点就能打开自家楼道门”,这是浦东时报2017年8月一篇报道中描述的门禁刚刚改造完成时的场景。8月4日,记者走进当时同批完成改造的万馨佳园小区,眼前是另一番景象:小区90多个门幢中,绝大多数的楼道门都敞开着,为了防止大门自动闭合,有的门被石块抵着,有的则用绳子系在门把手上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