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今天(9日)辟谣发布,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

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漠视航空安全 扰乱社会和网络空间秩序
航空安全无小事,迟某某利用国际航班安检标准的差异,故意在飞机机舱内点燃打火机,还故意将定位定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然后拼接成视频发布到网上,以达到博取流量、吸引关注的目的。这种把违法当炫耀的行为会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什么影响?有何危害?我们来听听法律专家的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迟某某利用航空安全事件摆拍引流,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必然会带来不良影响和现实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