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航司临时更改执飞机型产生纠纷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商报推出《飞机机型临时调整,付费升舱变强制降舱,消费者权益保障标准不清》报道后,“变更机型维权”引发热议。8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面对前序延误等因素导致的执飞机型变动,多家航司虽以“机型不属合同内容”声明免责,却普遍缺乏明确的补偿规则。因体验感标准难统一,航司难以按“一刀切”规定补偿,目前仍以舱位变动为标准。专家建议,航司应出台“宽体变窄体”补偿标准,或在售票阶段明示风险。

“宽体变窄体”成投诉重灾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531条投诉包含“机型更改”关键词。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大量关于机型更换的吐槽和维权笔记。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消费者的投诉主要涉及宽体机更换为窄体机、具有“打卡”意义的特殊机型被更换。
从宽体机更换为窄体机的投诉来看,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