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8月30日文章,原题: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淡化中国(羽毛球)价格上涨带来的“危机”
由于中国原材料成本飞涨,羽毛球供应商难以满足全球羽毛球爱好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羽毛球价格近几个月来大涨。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秘书长托马斯·伦德在书面声明中表示:“我们意识到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以及随之而来的羽毛球价格上涨对全球的影响。虽然感到担忧,但通过与大型制造商的沟通以及对当前形势的评估,我们认为情况尚未达到危机。”

图为回收翻新的二手羽毛球(图/封面新闻)
短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改变。羽毛球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鸭和鹅羽毛的供应。一只高质量羽毛球需要16根精心挑选的羽毛,通常来自鸭或鹅的翅膀。一只球一般需要两只鹅或鸭的羽毛,高品质球则需要4只。作为全球最大羽毛球生产国,中国的鸭和鹅出栏量近年来急剧下降,商品肉鸭的出栏量从2019年的48.78亿只下降到2024年的42.2亿只,同样商品鹅的出栏量也从6.34亿只下降至5.69亿只。产量降低导致羽毛片价格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