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毛绒怪兽LABUBU已成为全球顶流,在多个国家掀起抢购热潮。中国设计、中国产品,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批量收获拥趸。

同样火遍全球的还有中国汽车。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4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215.8万辆,同比增长15.2%。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以640.7万辆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车型更以128.4万辆的出海规模点亮了国际市场的“中国名片”。
然而,作为更需要注重品质的工业品,汽车出海注定不会像LABUBU一样轻松实现病毒式裂变。激流勇进的车轮面对的前路并非(丨),在“量”的狂飙背后,“质”的突围迫在眉睫: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考验、品牌价值的重塑、核心技术自主权的角力,正将这场出海征程推向更深层的产业变革。
今年上半年,《上海汽车报》记者借海外路试、海外上市等机会,探访了泰国、挪威、澳大利亚三国。三个风格迥异的市场,当地用户对汽车消费的理解、用车场景的痛点各有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没有一个市场唾手可得,中国车企在各个国家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